“疫情过后,九龙坡区文旅市场和消费的重构可能呈现什么特点?有哪些新机遇?”
数字文旅迎来机遇。经此疫情,文化旅游业在作业模式和营销模式在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方向发展呈现加速趋势,“无线智能旅游”时代正在到来。瀚渝数字文化产业园等网络视听项目将通过“互联网+商业模式”,提高企业多渠道变现能力;在线直播、AI虚拟游览、语音导游成为“云旅游”的主要方式。 大健康文旅将受青睐。大健康文旅是文化、旅游、康养、医疗等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产物,九龙坡区推出的特色小镇、田园综合体以及都市乡村游都在往此方向发展。疫情结束后,人们对健康需求更加旺盛,以温泉养生、运动健身为主题的都市休闲康养产业,以抗战兵工旧址博物馆群为代表的文博旅游体系,以重庆动物园、乡村文化乐园等特色资源为依托的研学文旅产业群等等,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。 夜间经济依靠文旅赋能。疫情过后,,或将迎来“井喷式”的消费增长,夜间经济将是极大的“风口”。依托重点商圈和景区,打造夜秀载体、夜读空间和夜间集市,推动文化、旅游、商贸、餐饮、科技融合共生,推出时尚、炫酷、互动性强、浸入式的夜间休闲消费项目和产品,打造“白+黑”的全时段旅游体系。 都市乡村旅游趁势更新换代。短期来看,疫情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及民宿行业受损,长期来看,市场反响将更加迫切,基础条件也将更加扎实。以中梁山风景区、铜罐驿大英雄湾美丽乡村、陶家恒大文旅项目等为代表的重大项目,将成为九龙坡区拉动消费的新增长点。
“对九龙坡区文旅企业的发展,有哪些帮扶措施?”
快速落实“暂退”专项工作。开通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暂退服务绿色通道,积极沟通协银行,明确办理流程和材料,制定支取办理指南。现已全面完成全区旅行社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暂退工作,为申请暂退的27家旅行社办理退款,累计退还金额533万元。 多措并举促文旅企业健康发展。一是强化政策支撑扶持。从服务协调、减轻负担、稳岗就业、金融纾困4大类全面梳理各级应对政策措施共30条,将《应对中央及地方支持文旅企业政策汇编》批量印制并发放,帮助企业做到应知尽知,应享尽享。二是精准开展行业调查。广泛收集文旅企业面临困难和问题,全面调研文旅行业市场主体情况,点对点发放、收回电子调查问卷100份,配合区政府做好政策拟订、宣传解释工作。三是法律服务全面调解民商纠纷。为文旅企业提供疫情防控以及因疫情引起的企业用工、商业合作等法律风险和纠纷问题提供法律咨询服务。 提振信心助文旅市场复苏振兴。支持和指导文旅企业在疫后按规定举办各类文化和旅游节庆活动;加大文旅企业财税激励、减免政策,跟进落实贷款贴息;加快文旅基础设施建设,优化公共文化和旅游设施布局;推出系列文旅复苏活动,如农旅帮扶计划以直播带货形式销售农旅产品及线路产品;定向面向全国游客推送全区游玩消费券;开展线上旅游交易会、惠民消费季等。
“在九龙坡区的景区景点对外开放之后,如何做好市场秩序维护、健康安全防范等方面的工作?”
按照“一景一策、一景一案”原则,制定了《景区疫情防控应急预案》。严格落实“实名制分时预约,分散间隔入园”管控措施,每日入园人次不超过日最大承载量的50%;所有景区、文化设施场所均实行入园体温测试并出示“渝康码”登记(外地游客实行实名登记);公共区域实行每日2次以上消杀;游乐设施及供游客使用的雨伞、轮椅等物品实行“一客一消毒”;公用设施每日4次以上消杀;垃圾做到“日产日清日消毒”;设置废弃口罩回收专用垃圾桶;在旅游厕所、游客中心配置免洗消毒洗手液等。 截至目前,我区5786家文化旅游企业,已复工(含未停业)企业总数5484家,占比94.8%。其中规上文化旅游企业70家,已复工企业58家,占比82.9%。建川博物馆和重庆动物园分别于3月23日、3月25日开园迎客,其余景区即将陆续开放。
“疫情结束后,从文旅营销和宣传的角度,如何重塑九龙坡区文旅品牌的新形象?”
突发疫情导致文旅消费市场出现阶段性、断崖式的大幅度、大面积下滑,疫后如何通过宣传营销“重启”,把“寒冬”变“逆袭”,这是值得深思的,我们主要归纳为“融合 联动 云享”六个字。 |